樓富強,遼寧艦心臟守護人
2013-09-29 08:07:54 來源:浙江日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一年前的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按計劃完成建造和試驗試航工作,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正式交付海軍。一年來,遼寧艦科研試驗和訓練工作穩步推進。2013年2月下旬,遼寧艦組織海上武器裝備試驗并首次停靠青島某軍港。圖為2012年10月14日,遼寧艦試航。李唐攝
航母“心臟”守護人——記遼寧艦機電長樓富強
9月24日,剛剛圓滿完成預定試驗試飛課目后返港的航母艦隊官兵齊聚遼寧艦機庫,為機電長樓富強榮立一等功舉行慶功大會。
航空母艦最關鍵的是“船能動”和“機上艦”。1972年出生的諸暨人樓富強就負擔著航母的動力核心——機電。
如何讓這艘巨大的“海上城市”動起來?機電部門負責的就是“船能動”,是軍艦上最復雜、最龐大的部門,基本職責是安全而高效地提供動力、發電、全艦電網管理以及海水淡化(產品庫 求購 供應)、舵機(產品庫 求購 供應)控制、損管、垃圾污水處理(產品庫 求購 供應)等,下設電氣、動力、損管等多個分隊。也就是說,這里除了為航母提供動力,還是保障全艦水、電、氣供應的中心。在機電長樓富強的帶領下,百余名官兵24小時輪流值班、精心操作,確保數千套裝備運行穩定。
2012年8月中旬的一天,渤海某海域,云飛浪卷,遼寧艦進行入列前最后一次海試。一連10多天,在官兵們嫻熟的操縱下,遼寧艦龐大的身軀服服貼貼……
就在這之前的一夜,皓月當空,機電長樓富強輾轉反側,令他寢不安席的是航母的鍋爐(產品庫 求購 供應)。遼寧艦必須先把能直接啟動的鍋爐啟動,當這些鍋爐的壓力升到某一數值時,才能啟動其他的鍋爐……
一個月前,樓富強向有關專家提出質疑:“傳統的方法耗時太長,影響航母出航的速度;爐內壓力太高,不安全因素多。能不能通過改進,把啟動蒸汽壓力降下來……”得到的答復是:“原設計就是這樣,不可能!”
樓富強不甘心,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在他心中升騰,他再次提出:“能不能想想辦法?”
對方無可奈何地說:“就是有,可能性也很小!”
“許多創新成果,恰恰是在突破這‘可能性很小’中產生的!”樓富強抱定,“越是習慣思維認為‘不可能’的地方,越是創新萌芽生長的地方!”
樓富強揪住這個問題,沒日沒夜地忙開了。
樓富強成功降低了鍋爐啟動蒸汽壓力,裝備安全性能提高的同時,啟動時間大大縮短,也讓航母鍋爐研制者折服。
專家們不無感慨地說:“蒸汽的氣壓這么低,鍋爐依然能啟動,作為研制者,我們都沒想到!”
在參與“遼寧艦”組建工作之前,畢業于諸暨牌頭中學、海軍武漢工程學院的樓富強已是海軍驅逐艦支隊裝備部領導,海軍范圍內的機電行家。
2008年,根據組織安排,樓富強成為首批接建人員參與“瓦良格”號續建,面對系統龐大、艙室眾多、異常復雜的航母,在沒有任何經驗可循的情況下,作為機電方面技術骨干的樓富強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帶領官兵夜以繼日地奮戰在續建工程一線。
部隊組建初期,樓富強獨自負責航母機電專業,不到一年白頭發多了不少,身體瘦了不少,但工作激情和標準不減,常在高溫機艙一呆就是三四個小時。
重任在肩,身為航母機電長的樓富強比普通官兵要付出和犧牲更多。
2010年2月的一天傍晚,樓富強正在參加接艦培訓,家中突發火災,母親被燒傷,轉往省城醫院急救;父親一著急,心臟病又犯了,暈倒后進了搶救室。
樓富強趕到杭州,他流淚了:年邁母親傷得很重,換藥時,都可以看到骨頭……而躺在另一家醫院的父親,同樣需要24小時陪護。
一邊是期待照顧的雙親,一邊是航母接裝培訓的關鍵時刻,樓富強為難了。權衡再三,他把在舟山的妻子趙葉琴叫過來照顧父母,自己抽身趕回部隊。
11歲的女兒只身一人留在舟山上學,常常半夜哭著給他打電話(產品庫 求購 供應):“爸爸,你什么時候回來?我一個人在家好怕……”每當這時,他只能安慰女兒:“孩子,你要勇敢……”
9月24日,樓富強的妻子應邀參加遼寧艦舉行的樓富強榮立一等功慶功大會,登上航母的一剎那,趙葉琴嚇了一跳,她無數次在腦中想象過的航母,巨大得讓人瞠目。
遼寧艦,20余層甲板、300多個直梯斜梯、長達數公里的通道,僅艙室就有3000多間……忽上忽下的復雜路線,讓趙葉琴直犯迷糊。她不敢相信,這艘巨輪的動力核心領頭羊,竟是自己的丈夫樓富強。(諸暨日報記者 倪鈺 通訊員 王白)